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教育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综合新闻
学术活动
科研动态
传媒扫描
研究室
资源化学研究室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新疆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作废)
新疆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旧)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旧)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
电子元器件辐射效应实验室
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上观察到金属纳米液滴成核过程
2016-03-02 | 作者:中国新闻网 孙亭文 | 【 】【打印】【关闭

   记者2日从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上观察到金属纳米液滴的成核过程,证实纳米液滴的成核过程远比经典成核过程复杂,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ACS Nano》上。
  纳米材料的成核、生长是材料和化学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过程,该过程能够为设计具有新颖和重要性能的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在原子尺度观察纳米材料的成核、生长微观动力学过程则是认识纳米材料生长机制关键,但在实验上很难实现在纳米材料生长的同时对其生长微观动力学过程进行全面和详细记录。
  相对于固态纳米粒子,纳米液滴的生长微观动力学研究更是缺乏,尽管其生长动力学过程对化学、环境和生命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在液滴生长研究方面,美国科学家吉布斯(Gibbs)在130年前提出的经典成核理论一直被广泛接受,但对于纳米液滴的生长微观动力学过程目前仍缺少直接的实验证据。
  据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光化学还原法实现在氧化物SrBi2Ta2O9基底上原位生长金属Bi纳米粒子。研究发现,在电子束激发下被还原的Bi原子首先在固体表面生成一层单原子层厚的膜,然后形成纳米簇,再聚集成纳米液膜,最后通过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型将液膜转化成液滴完成成核过程。
  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创新国际团队、中科院“西部之光”、新疆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网站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1号  邮编:830011  咨询、建议电话:0991-3835823 传 真:0991-383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