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科学院“率先杯”大赛秘书处获悉新疆理化所前期推荐的两项成果《突破深紫外壁垒——新型激光倍频晶体研发应用》和《面向军民融合的高温热敏电阻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评初赛优胜项目。据悉,本次大赛秘书处共收到625个科技创新项目报名参赛,包括来自73个中科院院属研究单位及高校的报名项目417个,来自社会机构、高校、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报名项目208个。经“率先杯”初赛专家评审组的综合评分统计和深圳市福田公证处的监督与公证,目前共有105个大赛初赛优胜项目与15个“复活”项目入围。初赛优胜项目将获复赛入围资格,进入复赛的团队将赴深圳参加5天的全封闭“M-LAB创+集训营”培训以及获得每个项目10000元奖金。
其中《突破深紫外壁垒——新型激光倍频晶体研发应用 》是由副所长潘世烈团队的博士研究生王雪飞牵头参赛,参赛团队类型为学生组,参赛作品组别是创新突破组。该成果是课题组近两年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设计和合成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通过引入新的功能基元发明了一系列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晶体。该成果是一种全新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CsB4O6F (CBF),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由测试的双折射率拟合Semeier方程,计算表明该晶体有望应用于177.3 nm和193 nm两个重要深紫外波段的激光输出。该项目目前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17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面向军民融合的高温热敏电阻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由研究员常爱民团队的副研究员张博牵头参赛,参赛团队类型为员工组,参赛作品组别是创造应用组。该项目主要是面向军民融合领域对热敏电阻型高温温度传感器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高温(温区25~900℃)热敏电阻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发展新型高温热敏陶瓷材料高通量筛选与设计合成基础理论,突破高温热敏电阻原位成型制备及玻璃-陶瓷封装技术,实现高温热敏电阻器小批量制造,打破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其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根据市场需求,项目团队已设计合成出系列高温(温区25~900℃)热敏电阻材料,研发出热敏电阻器样品,并发表相关SC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营造鼓励创新文化,以军民融合前沿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为出发点,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培养具备开拓创新潜力的中青年人才,为国家急需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奠定基础,由军委科技委发起,深圳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科学院举办“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本次大赛分为员工组、学生组和社会组,涵盖先进能源、新型材料及制造技术;海洋科学及应用技术及军民融合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等12个领域。新疆理化所前期根据项目指南有针对性的推荐了三项成果参赛,这两项成果的入围也是评委对相关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的进一步认可。希望这两个参赛团队再接再厉,在后续的复赛中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