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教育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研究室
资源化学研究室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
电子元器件辐射效应实验室
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简报
新疆理化所2015年第十八期情况简报
2015-11-10 | 作者: | 【 】【打印】【关闭

2015年第十八期

 

白春礼院长调研新疆理化所油田污水处理中试基地

       829,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一行到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在克拉玛依三达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油田污水处理中试基地调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克拉玛依市市长张红彦及新疆理化所所长李晓等陪同参观。 

  参观期间,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王传义研究员首先向白春礼院长一行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新疆油田的布局、地方政府的支持及与企业和相关大学协同创新形成的产、学、研、用工作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项目-聚驱污水处理示范系统的设计背景、理念和先进性。 

  随后,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副研究员贾汉忠向白春礼院长一行介绍了示范装置各模块的工作原理。白春礼院长详细询问了该系统运行成本,实现工业应用的可能性,在对该系统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多做实用化工作。 

 

【人民网】沙漠上种葡萄 中科院力助南疆聚沙成金

    你也许想象不到,在以和田玉闻名了数千年的新疆和田,当地的大部分人们正生活在贫困中。为了改变南疆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4亩,人均收入4542的现状,中科院的一大批博士和研究员们走进田间,走进农民家中,用科技之光照耀南疆广袤大地。

沙漠上种起核桃和葡萄 收入翻番

  为缓解南疆经济社会矛盾,中央对南疆四地州实行了特殊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并通过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三年抽调20万余名机关干部下乡住村。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也积极响应此号召,不仅通过住村工作组真心为当地百姓办实事之外,还依靠科技力量构建了促进新疆和田地区农牧民增收的技术体系,带领农牧民持续增收。

  和田县和谐新村和和田市团结新村,都是去年刚刚在沙漠上建起来的村庄。房屋直接盖在沙漠上,农作物直接长在了沙漠中。买提·库尔班·伊民是从和田老区搬入和谐新村的第一批居民。来的时候,政府给他分了一套房子、一个院子、一个大棚,还有五亩地,依靠科技人员的沙漠种植技术,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他在新家种了核桃和葡萄,大棚的十几万前期投入目前均由政府负担,农民只需要等赚了钱,再慢慢还。有机会想让儿子也搬过来。他说。

  传统林下种植有了新选择

  示范的力量是巨大的。目前,插秧技术在全国各地水稻种植中基本算是标配,但墨玉县加罕巴格乡阿依玛克村的水稻种植依然采用撒播的模式,当地村民不了解,也不接受插秧,认为太麻烦。但当村民看到示范区的插秧水稻长势很好之后,却忍不住自发跑来请教

  当地除了水稻,另一大作物是核桃。此前,这里的核桃林下一般是种植小麦和玉米。但小麦因采光问题,产量一年不如一年,玉米更是和核桃相互影响。林下种植投入不小却难获益。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植物资源化学研究室的副研究员陈艳瑞来到这里后,根据自己所学,为村民引进了7种维药药材,包括小茴香、香青兰等,设法提高当地单产综合收益。目前正在和当地的5个农户合作进行2年的药材种植实验,以便筛选出适宜当地的品种。

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促进新疆和田地区农牧民增收的技术体系项目组在和田地区总结出了林果加工型、林下养殖型、复合经营型、设施农业型、循环经济型和生态产业型六种技术模式,并在6个村开展初步应用。

  一年的变化比过去30年的变化都大

  到了墨玉县加罕巴格乡巴西恰瓦格村,还真无法想象这里一年多前的样子。村民回忆说,一年多前这里道路不平,校园里坑坑洼洼,农民没有自来水、没有电,住房大多是泥土房,有些人的家里甚至能够透过屋顶见到太阳……而现在,水电通了,住房好了,道路平了,小学的基础设施整体上了好几个档次,还破天荒地有了篮球场。文体活动开展起来,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看着村里孩子们欢快地打篮球的样子,该村的老支书、村委会主任肉孜买买提感慨道,这一年多来的变化,一天时间都讲不完。简直比过去30年的变化都大。他告诉记者,科学院新疆分院住村工作组解决了村民的很多实际困难,帮农业生产解决了很多麻烦,未来还将依靠农业科技,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牟振江说,科学院既要做科研,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要发挥科学院的特点,将科技成果转化、科普讲座等群众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以科技的力量促进民族团结。

 

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李德宝来新疆理化所作报告

        83191,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李德宝访问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并作了题为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与钴基煤制油技术的特邀学术报告。

       报告中,李德宝从中国的能源结构阐述了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意义,论述了洁净煤技术的主要方向,理念和产业链,对比了钴基和铁基煤制油技术的特点。他还系统地介绍了其团队在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领域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催化剂的尺寸和粒径效应,对催化剂载体材料的表面改性、掺杂、生成核壳、包覆等结构从而实现催化剂的高活性,长寿命和高选择性。最后他展望了现代煤基能源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访问期间,李德宝参观考察了新疆理化所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该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现代煤基能源化工技术进行了交流,讨论可能开展合作的领域和方向。双方在多次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于831举行的科恰会签约仪式上,新疆理化所与山西煤化所、新疆荣泰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德宝,现任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承担了“10万吨级钴基合成油蜡技术工艺包研发与工业示范“5万吨/年钴基费托固定床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和重质蜡技术工业示范万吨级钴基费托工业侧线装置催化剂技术开发等国家和科学院重点研发项目多项。 

 

 

白春礼院长调研新疆理化所含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829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赴新疆参加科洽会期间到石河子市新疆天业集团参观,调研了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在天业集团工业化验证的含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卢晓峰,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兵团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斌以及新疆理化所所长李晓等陪同参观。 

  调研期间,新疆理化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晓焕向白春礼院长一行汇报了含汞废水深度处理中试试验情况,介绍了新疆理化所自主研发的含汞废水深度处理装置,阐述了采用吸附除汞技术对含汞废水进行深度净化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展示了新疆理化所开发的PVA系列高效脱汞吸附剂对含汞废水的处理效果。 

  白春礼院长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详细询问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再生周期、废水处理成本等方面的问题。王晓焕副研究员也进一步向白春礼院长汇报了关于脱汞吸附剂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的计划和打算。 

  PVA系列高效脱汞吸附剂是由新疆理化所针对含汞废水深度处理领域所存在的缺乏高性能除汞材料这一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该材料对汞离子的吸附性能好(吸附容量可达585.90 mg/g,去除效率高(去除率可达99.9%),含汞废水经其处理之后能够达到行业一级排放标准(≤0.005 mg/L),可广泛用于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铅锌矿冶炼、混汞炼金、石油开采等行业产生的含汞废水的有效处理。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网站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1号  邮编:830011  咨询、建议电话:0991-3835823 传 真:0991-383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