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一期
新疆理化所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
1月6日,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所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杨爽、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周玉珍、纪检组副组长赵国栋莅临会议指导。
此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重点对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谈话,认真撰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查找不足,明确整改方向和重点。
会上,党委书记蒋同海首先介绍了研究所党委一年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以及班子撰写的对照检查材料。按照党委民主生活会要求,向督导组成员介绍了民主生活会前期准备和征求意见情况。为了切实开好此次民主生活会,所党委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汇总和梳理,分别从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风、担当作为、组织生活、廉洁自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7个方面,梳理出9条意见和建议。
会上,所长李晓、党委书记蒋同海,副所长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潘世烈分别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并对照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了坦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与会人员充分发扬民主,畅谈了对研究所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所领导班子表示,将认真梳理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尽快落实整改措施,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方向,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不断推进研究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分院院长张小雷对本次民主生活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研究所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重要成绩和体现出的科研实力,充分肯定了所领导班子一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希望所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戒骄戒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最后,他对研究所提出三点建议:1、我们的科研工作要让院党组满意;2、我们的科研工作要让自治区党委、各部门满意;3、我们的科研工作要让服务对象满意。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由新疆理化所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承担(“97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该计划自2014年执行以来,围绕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研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以硼酸盐材料结构设计-生长-表征为研究思路,深入开展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的研究。针对2016年度研究计划,项目组成员开展了微观结构与线性光学性质的内在关系研究,短波长非线性晶体材料综合性能设计研究以及晶体生长方技术探索。在结构性能关系研究方面:与台湾淡江大学李明宪教授合作开发了基于Bader AIM理论的原子实空间切割方法,该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原子和基团对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贡献量,为非线性光学晶体中关键功能基团的筛选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首次将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预测,搜索了NaBeBO3化学配比在常压下的结构,获得了一种预测倍频系数达到1倍KDP,最短相位匹配波长达到195 nm的结构;同时开展了含独对电子阳离子效应,基于谐振子模型的双折射快速预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材料合成制备与晶体生长方面:筛选出3种倍频效应大于1倍KDP,截止边小于200 nm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获得一种具有大倍频的磷酸盐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LiCs2PO4;探索了紫外硼酸盐BBOF等晶体生长温场及生长条件,生长出高光学质量,尺寸20×17×12立方毫米的晶体,测试了紫外透过范围和折射率;探索了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铯硼酸硅(CSBO)晶体生长技术。科技部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在分析工具研发、结构预测研究、材料筛选及合成、大尺寸晶体生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项目工作状态和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7年1月11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总结会议在新疆理化所举行。项目首席科学家杨志华研究员向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做了总结汇报。重点介绍了研究工作完成情况、创新性成果及对总体目标的贡献等内容。杨云副研究员和张兵兵助理研究员分别做了分报告,详细汇报了该项目在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与材料预测以及材料合成与晶体生长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项目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项目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和杭州师范大学联合承担,杨志华研究员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组成员包括曹超教授,吴红萍副研究员,许晓峰副教授,杨云副研究员。在该项目的支持下,2016年度发表J. Am. Chem. Soc., Chem. Mater. 等SCI论文24篇,申请专利11相。
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责任专家山东大学王继扬教授出席会议;科技部项目专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胡章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罗豪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所长李晓、副所长潘世烈研究员出席会议;项目依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仲健,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副处长邸峰应邀出席会议。
新疆理化所在极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极性材料由于分子基元在晶体中的各向异性使得晶胞中一些基团的正、负电中心并非重合,存在本征偶极矩,产生自发极化电场。目前这类材料主要应用于非线性光学、铁电、功能性陶瓷与薄膜等。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具有内建电场的硼氧结构基元的极性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人员分析了该类材料对氯酚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结合开尔文探针力显微实验证实了内建电场的存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4, 26, 3169);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手段确证了极性材料电子结构及光生电荷转移过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2179);考察了在不同金属离子半径下作用下导致的不同极化场对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的影响(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6, 181, 436.)。
近日,该实验室科研人员又设计和制备了B-O结构基元与具有d0电子构型的金属离子复合的极性光催化材料,发现该类材料在去除卤代烃类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在10分钟对难降解氟取代酚类仍然具有高达83%的去除能力。该实验结果归因于具有d0电子结构金属离子形成的金属多面体的与B-O结构多面体的协同作用增大了材料宏观极化电场提高了载流子的分离能力。
该工作发表于《应用催化B:环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7, DOI:10.1016/j.apcatb.2017.01.016.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17300164)。
但是,是否材料极性越大其活性越高,值得科研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为此,科研人员又合成了极化能力不同的四种等构的极性材料。文章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单晶结构解析、光电化学、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力显微、开尔文探针力显微及理论计算等分析详细考察了材料的单晶结构、光响应范围、电荷转移过程,吸附能,降解过程、及降解过程中的化学组成变化及其降解机理。有意义的是,实验发现了光催化活性虽然与其极化能力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尽然。对于部分材料随着极化能力增加而增加,而当极化能力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活性还与材料的表面电势变化及吸附能紧密相关。
该工作得到审稿人的高度肯定发表于《材料化学》(Chemistry of materiasl, 2016, DOI:10.1021/acs.chemmater.6b04082,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hemmater.6b04082)。
上述工作受到国家、中国科学院及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经费支持。
新疆理化所推荐的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Shavkat Salikhov教授获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7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2017年度工作会议以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会议在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和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颁发了中科院2016年度杰出成就奖、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奖项,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推荐的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肖开提?萨利霍夫(Shavkat Salikhov)教授获得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肖开提?萨利霍夫教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乌国内阁成员、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1995年被评为乌兹别克斯坦科院院士,2008年荣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颁发的“英雄勋章”。作为乌国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本;申请专利70余项;研发新药10余种。在他的带领下,乌兹别克斯坦院与中国科学院、尤其是新疆理化所已开展了长达16年的合作,双方合作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项,3位长期在新疆理化所工作的乌方专家荣获新疆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国天山奖”。他积极推动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的深化升级,在他的推动下,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各类人才培养项目,中乌两国科学院建立了高效、长久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他多次到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调研,多次亲自接待中科院高层访问,为深化两国、两院间科技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3年,依托新疆理化所的中科院首批海外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乌兹别克斯坦院成为中心最核心的合作伙伴,萨利霍夫教授主动担任乌方首席科学家,积极为中心的平台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参与中心核心科研工作,并亲自到施工现场勘查施工情况,为中心顺利、安全、快速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心血和精力,保证了中心建设发展的高层面、高水平和高标准。目前中心各项建设工作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全面推进,在他的倾心投入下,中心正在成为中国科学院国际化发展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建设的优秀典范。
肖开提?萨利霍夫教授还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富有声望的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首先感谢中国科学院、评委会的垂青,也感谢16年来中方的合作伙伴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研究创新团队,正是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在“药物研发中心”的推动下,未来中乌两国的科技合作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