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于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新疆化学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础上整合成立。新疆理化所现设有资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多语种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4个研究室。已在可食植物资源、敏感材料与元器件、多语种信息技术、辐射物理以及维吾尔药现代化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发挥着骨干引领的作用。
研究所现已建立“中国科学院干旱区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新疆植物资源化学”、“新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与中亚地区及我国东部有关研究机构共建了“中亚地区可食植物功能成分联合实验室”,“民族语音文字信息联合实验室”;与新疆公安消防总队成立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合作实验室”。2012年,国家发改委“民族药关键技术及工艺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授牌,与航科集团八院共同组建了“宇航电子元器件辐射效应评估联合实验室”。
截至2012年底,新疆理化所共有在职职工293人。其中科技人员255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90人。
2012年,新疆理化所共有在研项目423项(包括新增项目123项)。其中,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1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9项(新增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主持中科院科研仪器研制项目3项(新增2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8项(新增2项)。
2012年,研究所申请发明专利63项,授权发明专利43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制定企业标准1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6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66篇, 其中SCI收录91篇、EI收录15篇。“新型卤素硼酸盐K3B6O10Cl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201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9篇论文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3篇)。
新疆理化所是新疆物理、化学、自动化、生物化学、核学会的挂靠单位。
新疆理化所是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博士培养点,现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电子学7个博士培养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等10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06人(其中硕士生123人、博士生83人)、在站博士后16人、与企业联合招收博士后6人,出站5人。
研究生两段制培养:第一阶段也就是第一年,硕士研究生在国科大本部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阶段回到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研究所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鼓励研究生尽早和更多地参与研究所重点科研项目,形成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研究所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取国外科学的优秀成果,使学生们尽早走向科学前沿。
新疆理化所根据生活消费的具体情况,保持研究生的助学金待遇在国内的较高水平。单位还实行研究生的研究助理制度,研究生均享受研究助理津贴或管理助理津贴,还可申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以及各类冠名奖学金等。研究生住宿安排在研究生公寓二人间。2009年底即将竣工的2000平方米的研究生及专家客座公寓,研究生的生活条件将会进一步的改善。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学科领域定位明确、方向明确、基础扎实、仪器先进、平台完善、项目经费充足、理论和技术创新显著,并在若干研究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后劲,自治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迅猛高速发展对高技术的旺盛需求将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较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