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教育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研究生教育
概 况
招 生
培 养
规章制度
学 位
毕业与派遣
国际学生
夏令营和菁英班
研究生会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研究室
资源化学研究室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
电子元器件辐射效应实验室
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 养
抑郁症不可轻视
2009-08-16 | 作者: | 【 】【打印】【关闭

  抑郁症不可轻视
  来自美国的资料显示,抑郁症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曾有自杀观念,其中有10%~15%的人最终自杀,所有自杀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症状。
  专家认为,抑郁症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就治疗24个月的预后情况来看,33.1%的患者恢复良好。对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多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主要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为主,这类药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自杀倾向。

  专家特别强调说,抑郁症并非只是简单的心情"不愉快,而是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疾病,病情严重时其死亡率会达到30%。专家呼吁,各国应进一步加强抑郁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疾病
  19991114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披露,精神疾病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世界上前10种致人残废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精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两极精神紊乱,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病。而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位于第五位。据估计,到2020年,出缺血性心脏病以外,抑郁症会成为影响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二大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抑郁症患者有3.4亿,这个数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7~8倍。每年有1000万到2000万有自杀企图的人群中,45%--70%是明显的情绪抑郁。长期以来中国将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为神经衰弱,因此中国抑郁症患者的数字是多少们们并不知道。可以统计是,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这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疾病,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患者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1.
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 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
  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
  3.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5.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7.
自我评价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重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8.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
  9.
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然后作出是否存在心理疾患的判断。如果 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的征兆,最好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治疗措施
  心理疏导、行为疗法、家庭疗法、饮食疗法、音乐疗法、药物治疗。
  抑郁症主要改变人的情绪,不影响人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所以,已患抑郁症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网站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1号  邮编:830011  咨询、建议电话:0991-3835823 传 真:0991-383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