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教育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研究生教育
概 况
招 生
培 养
规章制度
学 位
毕业与派遣
国际学生
夏令营和菁英班
研究生会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研究室
资源化学研究室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
电子元器件辐射效应实验室
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 养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04-14 | 作者: | 【 】【打印】【关闭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中国科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所实际,特对我所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和愿为祖国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献身的精神。
  (二)在本学科内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门学科国内外的科研动态及发展方向。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应用或理论方面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

  经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所有以下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包括:
(一)、有机化学   代码070303

(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代码080903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  代码081203

(四)、材料物理与化学  代码080501

三.学习年限
  (一)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
  (二)确实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经研究生书面申请,导师同意,研究生部备案,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最多只能延长一年。延长年限不计学制。延长学制期间的所有费用由导师研究课题支付。
  (三)特别优秀的博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学习、学分
  (一)博士生学位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必修环节五部分组成,总学分应不低于19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以课堂教学为主,考核工作委托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地方大学研究生院承担,学习与考核一般在第一学期进行。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由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采取导师指定教材或文献资料由博士生自学、研讨、导师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程6个学分,其中:英语:4学分;政治理论课:2学分。

2、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各4个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性前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对于交叉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应补充学习2-3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或专业课。课程的选择应注意与硕士学位课程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并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拓宽和加深。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可以采取指定教材,以自学、讲授、讨论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基础课也可以课堂讲授为主。专业课可采取阅读本学科最新专著和文献、参加高层次的学术活动、研讨、报告等形式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由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采用笔试、或报告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由导师提名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同意的三位具有研究员(或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进行。考试完毕,考试委员会需填写《博士学位课程考核表》,并将考核表、试卷(或读书报告)送研究生部存档。

3、必修环节考查5学分:主要包括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检查2学分和学术报告1学分。必修环节由各学科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考查,研究生部备案。

为了促使博士生能主动的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研究所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参加场次不少于总场次的2/3。博士研究生并公开作三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Seminar考核两次。

各考核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学术报告三项必修环节的考查,将统一按同一标准进行打分,考核采取差额通过制,原则上通过率不超过参加人数的90%。

4、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如:跨学科专业考入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博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修补有关课程。补修的课程需进行考核,补修课记成绩,并列入成绩单,但不记入总学分。

五.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的方式,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使博士生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所必须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或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指导。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聘请有关专家参加指导小组,以利于拓宽知识领域,开阔研究思路,发展交叉边缘学科。

六.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生在学期间,一般应至少有两年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由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制定。

(二)、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由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系存档备查。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充分地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题目(或范围)。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评审小组成员重新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一般情况下,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写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在博士生完成科研课题的全过程中,导师和指导小组应需定期检查进展情况。每隔3-5个月,要求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研究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研究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以指导,把握方向,及时纠偏,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博士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参加所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开阔眼界、扩大思路,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

(四)、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初,由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充分了解博士生在通过开题报告后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集思广义,对博士生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五)、学术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一般应在国内外本专业有关的核心刊物至少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两篇(含已接受)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其中至少一篇被国际检索(SCI或EI)刊物收录。如仅有一篇国际检索(SCI或EI)刊物收录的研究性学术论文,需在本专业取得了其它学术成果(发明专利第一人,导师署名不计在内,同时专利需经同行评定,有可实施性和实用性;专著;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等),经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已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也可视为达到学位申请条件。

(六)、论文审核博士生撰写完学位论文,经导师认可后,需提交培养指导小组进行审核,由培养小组组织预答辩。根据专家的审核意见,博士生需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

七.论文要求
(一)、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阐述本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文字简练、数据可靠、立论正确、层次分明、说理透彻,并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几个人合作研究的项目,论文应分别撰写,论文内容应侧重于本人的研究工作,有关共同工作部分应加以说明。

(三)、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四)、博士学位论文应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编写、装订。明显的文字编辑等错误不得超过十处,否则,一律不予受理其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满,达到了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与博士学位,具体办法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硕(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附件:  1、公共选修课

2、有机化学(070303)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4、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5、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附件1: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BGX001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

1

讲授\

与讨

论相

结合

BGX002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

1

BGX003

沟通与交流

1

附件2:有机化学(070303)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1)研究方向

01中药、植物化学

以干旱区特有药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化学、民族医药学、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开展干旱区特色植物资源物质基础、活性评价、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

02精细有机合成及工艺研究

主要进行生物质资源有效转化、绿色催化、先进合成和分离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专用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构建了分子蒸馏、薄膜蒸发、喷雾干燥、超临界CO2萃取等中试平台,积极探索新型精细化学品新途径及其应用。

03有机合成

有机化学反应方法学与天然产物合成

04 有机功能材料

(2)必修课和选修课如下表所列: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

B07030301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2分/每门

 

讲授\

自学

与讨

论相

结合

 

 

 

 

B07030302

高等天然药物化学导论

B07030303

药物化学原理

B07030304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

B07030305

中药现代学

B07030306

高等有机合成

B07030307

精细材料化学与技术

B07030308

应用有机光化学

B07030309

化学工程进展

B070303010

材料分析化学

B070303011

表面分析化学

B070303012

天然产物化学

B070303013

高等有机化学

专业课

B070303030

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

2分/每门

 

B070303031

物理药学

B070303032

药物输送技术

B070303033

药学进展

B070303034

生物技术药物

B070303035

表面化学与物理

B070303036

催化研究进展

B070303037

高分子功能材料

B070303038

材料化学新近展

B070303039

计算量子化学

B070303040

药物合成

B07030304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B070303042

分子模拟原理和应用(一)/(二)

B070303043

有机物光谱解析

 

 

 

 

 

 

 

 

 

 

 

 

附件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1)研究方向

01固体电子材料及器件的辐射物理

主要开展固体电子材料及器件的辐射可靠性和热载流子效应研究,通过对材料热学、电学、光学等宏观性质与材料结构、电子状态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揭示电子材料特性的微观机理,推动新型电子材料和固体电子元器件的开发应用。

02电子材料及元器件

主要从事特种热敏材料和器件、特种电压敏材料和器件、辐射敏感材料和器件敏感材料及元器件研究。

03电子薄膜材料制备

研究相关薄膜生长机制与形成机理,以实现高质量薄膜材料的控制制备技术为基础,研究其工艺流程、成分结构及性质性能的关系,开发新的电子薄膜与应用技术;研究电子薄膜材料的原子和分子设计,研究有效控制其成分、结构与性能的手段和流程。

04新能源材料

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05光电功能材料

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生长过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光电功能晶体材料性能及器件

06 硅基微结构功能器件研究

通过对材料中晶粒、晶界、缺陷等显微结构与材料等宏观性质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揭示功能材料物理、化学特性的微观机理,推动功能材料应用和新型功能器件的开发。

(2)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

B08090301

固体电子学

2分/每门

 

 

 

讲授\

自学

与讨

论相

结合

 

 

 

 

 

 

 

 

B08090302

半导体器件电子学

B08090303

数学模型

B08090304

高等数理方法

B08090305

固体物理学

B08090306

固体理论

B08090307

近代固体物理分析方法

B08090308

X射线晶体学

B08090309

高等半导体物理

B08090310

能源材料科学导论

B08090311

纳米材料及纳米结构

B08090312

能源新材料

B08090313

固体辐射物理

B08090314

辐射剂量学

B08090315

空间环境与辐射效应

B08090316

硅\二氧化硅界面

B08090317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科学

B08090318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B08090319

晶体学基础

B08090320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B08090321

功能材料化学与物理

 

 

 

 

 

 

专业课

B08090340

半导体器件物理

2分/每门

 

B08090341

特种半导体器件

B08090342

粒子模拟理论与方法

B08090343

非线性理论和方法

B08090344

薄膜物理

B08090344

群论

B08090346

半导体光电子学

B08090347

固体表面化学

B08090348

电化学

B08090349

固体化学及其应用

B08090350

晶体生长形态学

B08090351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

 

 

 

 

附件4: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1)研究方向

01多语种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从事多语种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多语种软件的测试研究。

02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技术

从事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大型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化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开发。

03多语种文字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维、哈、柯文语音识别技术研究、语音合成、机器翻译、汉语学习软件技术。

(2)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

B08120301

软件构件理论与技术

2分/每门

 

讲授\

自学

与讨

论相

结合

 

 

 

 

B08120302

面向对象软件技术

B08120303

自然语言理解

B08120304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B08120305

数字信息处理

B08120306

信息安全综合技术

 

 

 

 

 

 

专业

B08120320

随机过程

2分/每门

 

B08120321

数学模型研究中的若干方法与技巧

B08120322

知识发现与数据开采

B08120323

语言信息处理技术

 

 

 

 

附件5: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专业研究方向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1)研究方向

01纳米材料合成及应用

主要从事敏感材料及元器件、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多元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02光电功能材料

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生长过程、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光电功能晶体材料性能及器件。

03功能薄膜材料制备及应用

主要从事铁电、压电薄膜材料结构与性能,磁、电复合材料的耦合机理以及光伏功能薄膜材料等研究。

(2)必修课和选修课列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课

B08050101

薄膜物理

2分/每门

 

讲授\

自学

与讨

论相

结合

 

 

 

 

B08050102

材料化学

B08050103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B08050104

资源环境化学与工程

B08050105

高分子物理学原理

B08050106

功能高分子化学 

B08050107

高等半导体物理

B08050108

固体无机化学

B08050109

半导体学子学

 

B08050110

先进材料进展

 

 

B08050111

非线性光学

 

 

B08050112

稀土能源材料

 

 

B08050113

纳米材料

 

 

B08050114

X射线晶体学

 

 

B08050115

固体物理

 

 

B08050116

固体材料

 

 

B08050117

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物理

 

 

 

 

 

专业

B08050130

现代无机合成

2分/每门

 

B08050131

半导体器件物理

B08050132

材料化学

B08050133

固体材料学

B08050134

现代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B08050135

高等无机化学

 

B08050136

高等无机合成

 

 

 

 

B08050137

物理学原理

 

 

 

 

B08050138

光电功能材料化学

 

 

 

 

B08050139

纳米化学

 

 

 

 

B08050140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B08050141

近代固体物理分析方法

 

 

 

 

B08050142

功能材料结构与设计

 

 

 

 

B08050143

纳米材料结构和表面表征技术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网站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1号  邮编:830011  咨询、建议电话:0991-3835823 传 真:0991-383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