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页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教育 创新文化 党群园地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研究生会
职能简介
组织结构
活动报道
精彩瞬间
共享资源
为您服务
研究室
资源化学研究室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
电子元器件辐射效应实验室
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会 > 共享资源
网络: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种新形式
2012-12-17 | 作者: | 【 】【打印】【关闭

网络是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知识载体。围绕网络和运用网络进行反腐败斗争,已构成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种新形式、开辟了一个新战场。现在,网络反腐风潮强劲、成效卓著,令国人欢欣鼓舞。网络反腐的实质是什么,网络反腐展现了哪些特点,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网络反腐的发展趋势,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形成新的认知。
  
  一、网络民主政治发展的鲜明体现
  
  网络反腐,是以网络为武器,矛头直指贪官,发布关于贪官的种种真实有据的信息,最终使贪官落马。这是网络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结果,是网络民主政治发展的鲜明体现。
  我国最早的网络反腐出现于2003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中国官方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即现今著名的“WWW.12309.gov.cn”举报网站,成为举报人向检察机关提供线索的主要途径;巧合的是,同日,中国民间的李新德也成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第二年的6月9日,李新德把“下跪市长”、原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兼开发区主任李信的腐败事实发帖到中国舆论监督网的首页,半个月后李信即被“双规”,随后被正式批捕,网络反腐甫一登场,立刻就赢得了胜利。网络反腐为什么会在2003年出现呢?因为这一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630万,这是一个超过英国或法国国家人口的数字。近一亿人在网络上活动,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网络社会。自那以来,截至2012年6月底,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资料,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手机首次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超过电脑上网用户的3.86亿人;即使在农村,网民数量也达到1.46亿人,占中国网民人数的21.7%。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网络聚集着中国差不多一半的人口,已愈来愈成为人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大舞台与中心点。由此可见,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够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实实在在地源于一个强大的网络社会的形成。
  毫无疑义,网络社会的形成,搭建了反腐的平台,推动了反腐的强劲发展。2009年6月,中纪委开办了网上举报中心,开通仅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月均2700件。现在,通过网络发现腐败线索、查处腐败案件,已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少地方建立完善了举报网站,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和手机短信,鼓励网上举报。不少举报人通过网络新闻跟帖、论坛帖文、个人博客等形式“曝”、“晒”腐败分子。这说明,网络反腐是一种民主政治,是众多网民都有平等权利参与政治的表现。网络反腐的活跃,实际是民主政治的活跃,它显示的是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壮观景象。
  
  二、网络反腐何以具有如此的威力
    
  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网络反腐这样的利器,反腐斗争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网络反腐何以被如此倚重,网络反腐何以具有如此的威力,答案就在于网络反腐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网络反腐的大众性。网络作为信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产物,经过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正在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可以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媒体,而其中之一的网络,其发展大有超过前两者,成为最大媒体的趋向。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领域,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的辽阔广场。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曾亲临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胡锦涛同志去看望网友,就是因为网络已经是大众场所。他鼓励网民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多提出建议性的意见,也表示尽量抽空上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说明,网络的低门槛、大容量、易于操作,扩展了反腐斗争的范围,使千千万万普通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保障。
  网络反腐的便捷性。网络是一种快捷的信息工具,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政治、行政、军事、教育、体育、文化、生态和社会的新闻报道、动态消息、理论著述、观点见解,等等,在网上分为不同的栏目汇集编辑后,只要借助电脑上网,人们便可瞬间获悉。不仅如此,网络还成为人们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好地方。网上所开设的“BBS”论坛、个人博客、视频交流、网上辩论、网上座谈会等,现在十分盛行,已经成为极为方便的信息交流、传播和搜集形式。正因为使用网络具有便捷性,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网络反腐作为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网络反腐也确实发挥了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的积极作用,增强了社会自治功能。
  网络反腐的有效性。现在,我国的反腐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网络反腐具有最强的有效性。网络反腐可以说百发百中,效果极佳。近几年来,网络反腐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效,构筑了一道亮眼的风景。诸如“天价烟局长”、“最牛团长”、“表哥”、“房叔”等,现在已成了流行词汇,并且注定要成为反腐败的经典案例。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在于,只要上了网络,就会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处置。因此,现在有这样的说法:腐败官员最怕上网成了“明星”;各种造假者最怕上网表现“抢眼”;不良行政人员最怕上网惹来各种“议论”;有损公德者最怕上网被点击“搜索”,等等。这些均说明,网络反腐是最权威的、最有效的形式,谁碰上了谁就注定要“倒霉”。
  
  三、推进网络反腐更有序、更健康发展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的政策方针。无论是官方反腐还是民间反腐,都是党所倡导的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发展,都呈现出无可遏制的趋势。为了顺应这样的趋势,必须注重如下工作,使网络反腐更有序、健康地发展起来。
  要加强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当代社会对政府的基本要求。必须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依托网络,建立广泛的网络监督平台,促进公共事务的公开透明。实行政务公开,使政府走向公开、透明。我国的各级人大、政协,各级党组织,除了一些机密事情之外,它们的活动也应该对外公开,甚至实行网上直播。我们要更好地办好政府网站,人大、政协网站,党建网站,开设和办好“网上议政”等栏目,及时接受群众评论,主动接受反腐监督。
  要广开网上言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网上言论要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表现出对网络监督的诚意和重视。如果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能这样做,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还要正确地对待批评与揭露,要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时刻关注网民的呼声。
  要把网络反腐列为制度安排。网络反腐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贪官的有效手段。网络反腐应该成为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进行廉政监督的制度安排,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要重视网络反腐这件事,并把它落实在制度安排上。只有走制度安排之路,才能保障网络反腐的持续发展。
  要加强对网络反腐的引导。网络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滥用监督权的现象,或素质不高或缺乏理智,或被少数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而走向诸如散布虚假消息,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为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反腐的正确引导,培养网民的法治精神和自律意识。网民在行使反腐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和法律责任。随着网络反腐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必将日新月异,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网站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1号  邮编:830011  咨询、建议电话:0991-3835823 传 真:0991-383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