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理化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痕量化学物质感知团队
  • 首页
  • |
  • 概况介绍
    • 研究方向
    • 团队负责人
    • 综合新闻
    • 学术进展
  • |
  • 科研队伍
    • 研究人员
    • 工程师
    • 研究生培养
    • 前成员
  • |
  • 科研成果
    • 论文
    • 专利
    • 荣誉奖项
  • |
  • 学术交流
  • |
  • 仪器设备

概况介绍

  • 研究方向
  • 团队负责人
  • 综合新闻
  • 学术进展
  1. 当前位置:首页 >> 痕量化学物质感知团队 >> 概况介绍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重点实验室2024届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完成

2024-05-17   |  【 大  中  小 】

5月17日,重点实验室在新疆理化所4号楼8楼会议室举行了2024届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

新疆大学刘浪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并主持答辩会,新疆师范大学关明教授、新疆大学吐尔洪·买买提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尚利教授、中南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孟凡明副教授和新疆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任磊高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成阳、张石和博士研究生任文飞、肖芳芳共4人参与此次答辩,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到场旁听。

答辩人按照顺序重点汇报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和关键性结论。

成阳的硕士学位论文《溶剂效应调控的邻菲啰啉基探针对金属离子的传感机制研究》以探针自身的溶致荧光变色性质为出发点,通过调控探针的溶剂体系以影响探针与金属离子间的络合相互作用及光学响应信号,实现了多目标金属离子的有效区分与检测,为现场快检工作中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张石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苯并噻唑基探针电子效应调控传感识别γ-羟基丁酸的机制研究及应用》,着眼于药物γ-羟基丁酸(γ-Hydroxybutyrate ,GHB)的高灵敏、抗干扰、快 速检测需求,以GHB的特征结构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苯并噻唑基探针取代基电子效应调控提升GHB传感性能的设计策略,建立了取代基给/吸电子能力与探针识别GHB的比色—荧光响应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预期将为多个领域痕量物质现场传感分析方法建立及器件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任文飞的博士学位论文《典型胺类易制爆原料可视化探针设计策略研究》针对乌洛托品和乙二胺两种典型胺类易制爆原料的现场特异性检测需求,从胺类化合物自身理化性质研究入手,总结获得了乌洛托品和乙二胺自身特有理化性质,并利用该性质设计了特异性可视化探针体系,建立了探针体系结构与识别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阐明了检测机理,实现了乌洛托品和乙二胺的高特异、高灵敏的可视化现场快速检测。

肖芳芳的博士学位论文《氰基苯乙烯衍生物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结构调控对典型危险化学品检测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针对典型危险化学品高灵敏检测及长期监测的难点,以神经毒剂沙林、非制式爆炸物高氯酸盐两种典型危险化学品为研究对象,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策略,开展了可视化荧光探针设计、结构调控及其传感机理探究,揭示了分子结构对危险化学品传感性能的影响机制,实现了对典型危险化学品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比色/荧光检测或监测。

答辩委员会委员针对每篇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提问、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答辩的硕博研究生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的指导意见,结合研究内容,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实的回答,并纷纷表示将按照答辩委员会的建议进行认真修改。

最后,答辩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并无记名表决,认为4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价值,且答辩人在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表述清楚,回答问题严谨、准确,一致同意4位研究生顺利通过此次学位论文答辩。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网站   新ICP备06001362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1号   邮编: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