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一种铜-二氧化钛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获发明专利

发布时间:2013-05-06

近年来,贵金属-二氧化钛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贵金属作为核层材料,一方面能够对外层二氧化钛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进行裁剪,使其吸收边向可见光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当贵金属粒子与二氧化钛接触时,电子在二者表面的迁移方式会发生改变,最终的结果是在金属表面获得了过量的负电荷,半导体获得了过量的空穴,使电子和空穴分别处于不同的两相中,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对跃迁电子对的使用效率。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铜-二氧化钛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氯化亚铜提供的铜离子溶于氨水中,加入聚乙二醇水溶液、柠檬酸钠水溶液、抗坏血酸的水溶液、钛酸四丁酯溶液(无水乙醇)及尿素,经室温搅拌后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水热釜中,通过控制混合溶剂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制备出近球状核壳纳米粒子。此方法中抗环血酸作为还原剂还原一价铜离子,聚乙二醇为软模板。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制得的铜-二氧化钛核壳型纳米粒子外层为锐钛矿二氧化钛,内层为立方相铜单质,且尺寸分布均匀,粒度可控,可以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材料和光触媒材料。

该方法已于5月2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258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