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印记】墨玉县:巴格其村脱贫致富点子多
3月25日,记者来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采访,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安居富民房整洁美观,麦田生机勃勃,大棚蔬菜长势良好,一颗颗西红柿十分诱人……
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村民在大棚内给西红柿花授粉。实习记者 伊尔番摄
巴格其村距乡政府5公里,属深度贫困村,耕地面积1005亩,人均只有0.7亩地,产业以核桃、蔬菜、小麦和传统药材种植业和家禽养殖业为主。多年来,人多地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村民种植养殖技术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巴格其村的发展。
合作社引领村民奔富路
喀迪尔·亚森曾经是巴格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仅靠家里的3亩地维持着生活。2018年,加汗巴格乡蔬菜大棚项目在巴格其村落地,喀迪尔抓住机会,和其他6名村民合作成立了墨玉县效益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租了10座大棚。自此,喀迪尔不仅自己走上脱贫致富路,还吸纳15名村民在合作社就业,每人每月平均工资超过2000元。如今,合作社一年的收入超过15万元,喀迪尔个人年收入也达到6万元。
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村民麦麦提敏·亚森正在给羊投放饲料。实习记者 伊尔番摄
“我在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今后我要继续努力,扩大合作社规模,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帮他们尽快摆脱贫困。”喀迪尔充满信心地说。
多种扶贫模式助农增收
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指导村民参与科技扶贫模式探索,培育科技种植户,先后摸索创建出“一户带五户”模式、“园区+农户+科技+企业”模式、农民参与的长效脱贫和避免返贫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本村贫困农民就地就业。
加汗巴格乡巴格其村村民麦麦提·卡马力正在砌砖。实习记者 伊尔番摄
“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让村民掌握相关农业技能,利用当地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实现村民稳定增收。”巴格其村第一书记阿布力米提·伊力说。巴格其村结合本村田园经济特色,带领贫困户进行大棚种植,带动原有81座大棚持续增加效益,促进了81户贫困户增收。
做好种植药材产业文章
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巴格其村引进种植药材项目,根据当地药草资源优势及中科院民族医药研究需求,结合脱贫攻坚模式,拿到100余万元的项目投资,从20余种药材品种中筛选出3、4种药材进行推广。其中,玫瑰品种在加汗巴格乡4个村种植已达300亩,为平稳脱贫提供了技术和经费保障。
因交通不便,季节局限,大量未经前期处理的药材增加了发霉变质风险。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驻村工作队创新方法,带领村民实施“规范化收集、储存和粗加工”计划,将欧斯玛等药材进行浓缩、冷冻、干燥加工后提升其附加值。另外,驻村工作队还带领村民对玫瑰、驱虫斑鸠菊、黑种草、毛菊苣、核桃、石榴、花糖膏等需求空间大的药材进行提升附加值等方面的尝试。
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村民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的帮助下,巴格其村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与巴格其村共建基层党建和科技扶贫基地。2019年,上海光机所捐助7万元用于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健身器材配备;修建现代洗手间,解决了村民上厕所不方便、不卫生的问题。2019年拿出新门面房6间,让贫困户优先承租,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为进一步支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上海光机所捐赠了5万元幼儿园建设经费,赠送了以光学诺奖为主题的“追光逐梦”系列微视频动画光盘,还为小朋友赠送了印有“上海光机所-巴格其村幼儿园”字样的“七彩之光”运动服155套。
“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说都说不完,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比如以前,我们看病都要到乡里或是县城去,现在村里卫生室的条件不断完善,小病在村卫生室都能看了。”村民麦麦提·卡马力开心地说。 (和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