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晚报】新疆科研团队发现石化行业油—水混合物分离新方法
如何妥善处理并实现含油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一直以来是石化行业的痛点。近日,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分离材料与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发现了采用聚集诱导破乳技术进行油—水混合物分离新方法,并在现场开展了为期九个月的试验,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为含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更清洁、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案。
记者从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获悉,石化行业产生的含油污水具有乳化程度高、成分复杂、化学需氧量和固体悬浮物含量高等特点。目前常采用药剂絮凝—气浮法处理此类污水,该工艺相对成熟但需持续添加化学药剂,导致运行成本高,且油—水混合物中油类以油泥形式产出,造成资源浪费。开发绿色和低成本的新型分离技术,对于实现含油污水高效分离和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这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迫切需求。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分离材料与技术团队多年来从事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并重点针对石化行业含油污水展开持续科研攻关。近期,该团队提出一种采用聚集诱导破乳技术来实现油—水混合物分离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石化行业。
据了解,该科研团队与中科瑞丽分离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行研发的油—水分离材料制备成标准组件,并采用分离材料梯度配置—分离组件多级串联的方案,开展聚集诱导破乳技术用于石化行业高度乳化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研究。长时间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水化学需氧量波动情况下,需氧量去除效率高达93.5%,并实现乳化油—水混合物中重质和轻质油类的回收。
科研人员还进一步探究了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整个分离系统的防污堵和去除固体悬浮物的设计方案。
为了验证分离系统中油—水分离材料对环境的耐受性,科研团队开展了九个月的现场试验,发现材料的力学和表面润湿特性仍能保持原有性能的80%以上。
充分的现场试验表明,与传统的絮凝—气浮工艺相比,采用聚集诱导破乳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耐冲击能力强、可有效回收油品等优势,并通过零化学品消耗和纯物理分离方式,为含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更清洁、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案。
据悉,这项研究是聚集诱导破乳技术在石化行业含油污水分离领域的首次规模化应用,验证了相关材料和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将有助于石油石化领域含油污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环境领域学术期刊发表,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十四五”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方向、新疆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 来源: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记者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