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新疆日报】中乌联合实验室:为中药民族药走出去搭建桥梁

发布时间:2024-06-28

(出版日期:2024-06-28   A02版●要闻   新疆日报)

6月24日,记者走进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看到,质量标准实验室、元素分析实验室、高分辨质谱实验室、稳定性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各个实验室摆放着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了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片剂测试系统等多种分析测试系统。在这里,可以开展分析检测、质量标准研究、微生物检测等技术服务工作。

该实验室以中亚特色天然药物研究为核心,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和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中国新疆医科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优势力量,全面开展新药研发全链条的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起我国优势医药成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移转化的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主导或参与多种中药创新药研发的副研究员李淑萍,正在实验室观察提取设备中圆底烧瓶里的褐色液体,她将其中一瓶液体取出倒进另一个烧瓶,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扑鼻而来。

“这段时间,我正在做一款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提升,需要对制剂里的8种主要药材进行提取、浓缩、制剂成型,并检测指标成分含量等。今天我提取的是薄荷,光提取这一步就需要6小时。”李淑萍说。

李淑萍所说的这款新药源于新疆民族药经典临床经验方,是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课题组研发的中药1.1类新药,具有清热功效,主治感冒发热。2020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意开展临床试验后,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给药品生产企业。

“在成果转化中,我们要在不同阶段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李淑萍解释说。

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联合实验室科研骨干、新疆民族药关键技术与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戈宇介绍,目前实验室有20多种新药正在研发。研究所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棉花花总黄酮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艾拉片和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莎毕娅片都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准。

“棉花花总黄酮片和艾拉片也实现了成果转化,药品生产企业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科研人员发现棉花花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功效,现在棉花花药材价格每公斤收购价由几元增长到几十元,拓宽了新疆棉农收入途径。”刘戈宇说。

为加快我国优势医药成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转移转化,联合实验室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成果转化基地“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医药科技城”,同时,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成6个合作实验室,形成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的“1+N”合作布局,推动中国新疆中药民族药“走出去”。

联合实验室与乌兹别克斯坦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药物研发及成果转化,带动药品在乌兹别克斯坦本土化生产,并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乌方合作发现天然药物“汝坦”治疗新冠肺炎的新用途,与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合作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也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和我国先后上市。

在乌兹别克斯坦,实验室正在开展多个自主研发的中药创新药物的临床注册研究。实验室还协助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7款中药民族药在中亚国家获批药品批件。

刘戈宇表示,实验室将继续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科技合作,打造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为新疆中药民族药走出去架起一座“桥”。

(来源:新疆日报;记者:任春香)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