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新闻】博格达峰见证丨占全疆34%!高新区(新市区)17项专利斩自治区大奖
高新区(新市区)创新成果再获认可!在自治区第六届专利奖中摘得17个奖项,获奖总数占全疆34%,多项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彰显硬核科创力量。
9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对酸洗之后的碳进行除酸处理。之后,这些通过棉秆、秸秆转化的碳材料,将用于储能、环保等领域。这项“点草成金”的技术在自治区第六届专利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而此次该研究所一举拿下了特等奖、一等奖等4项荣誉。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殷娇——
“把我们新疆大量产生的棉秆等生物质,通过热解气化技术,转化成了高附加值的碳材料、绿色热能等产品,实现了高值低碳利用。我们的碳材料在储能环保等各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高新区(新市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持续投入与深耕。通过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商标品牌指导站,以及自贸试验区维权援助工作站等,该区已形成“立足高新、服务全市、辐射全疆”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为企业创新提供精准指导与全面保障,推动更多“纸上专利”转化为“产业红利”。
高新区(新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君红——
“截至目前,全区授权有效的发明专利总量2124件,较去年的同期增长了145件,占全市的34.9%;拥有10年以上的高价值的专利72件,占全市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