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杜轶教授受邀到新疆理化所开展学术交流
6月2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杜轶教授应邀访问新疆理化所及新疆痕量化学物质感知重点实验室并开展学术交流。重点实验室主任窦新存研究员主持会议,实验室全体师生到场参会。
杜轶教授做了题为“阻错晶格及新奇电子态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拓扑电子平带是一种有望实现包括超导、室温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型电子态,由于其新奇的物理性质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关注。他提到,经过理论预测,在强自旋轨道耦合的阻错结构中,电子波函数交叠引起的量子干涉可产生拓扑平带。
杜轶教授做学术报告
随后,杜轶教授重点介绍了团队在低维阻错晶格构筑及电子平带探索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其中,团队在多种低维体系中通过链间堆垛、层间旋转、表面化学吸附、层间结构控制等手段,实现了阻挫晶格或者相似阻错势场,并观察到其对应的电子平带及狄拉克电子态。同时,团队在充分探索低维阻挫材料制备和精确控制结构-电性耦合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超高真空原位分析手段对所产生的阻错势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产生的拓扑平带的物理本质。基于此,团队利用掺杂元素、吸附原子/分子、应力和高压发展出多种电子平带的调控手段,实现了包括拓扑相变、超导电性、非线性光学性质在内的一系列新奇物性。
报告内容详实,令在场师生对拓扑平带量子特性及二维阻错结构的实现有了深入的了解,双方还就相关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最后,窦新存研究员向杜轶教授颁发了“丝路”前沿交叉学术论坛报告专家聘书,期望后续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窦新存研究员为杜轶教授颁发“丝路”前沿交叉学术论坛报告专家聘书
杜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表面物理与量子物质研究团队负责人。先后入选包括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未来学者”项目、国家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等人才计划。主要研究兴趣为发展基于数学理论与物理方法结合的二维亚稳态材料创制新策略、利用分子束外延沉积技术生长具有阻挫结构的低维量子材料,并利用包括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等表面表征手段探索多尺度量子物性的起源与精准调控。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Nat. Commun.、Sci. Adv.、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引用17000余次,h-index为73。